據《商業報》報道,俄羅斯于 7 月 3 日啟動米 -80 直升機計劃。
這款下一代多用途直升機旨在取代自 20 世紀 60 年代以來,一直是俄羅斯乃至全球航空業主力直升機米 -8/17" 河馬 " 系列。該計劃再次展現了蘇聯 / 俄羅斯數十年來在直升機領域的雄心,針對 " 河馬 " 系列深層次的結構性效率低下進行改進,因為相互獨立的生產線和不可互換的零部件浪費了大量資源。在西方國家制裁和運行成本的壓力下,米 -80 計劃肩負著實現俄羅斯直升機隊現代化的重任,也考驗著俄羅斯航空工業能否突破歷史積怨與資金短缺的雙重桎梏。
在米 -171A3 海上作業直升機的基礎上,米 -80 進行了多項關鍵升級:采用先進復合材料旋翼槳葉、將抗墜毀燃油系統改到機艙地板下方,重新設計的 X 形尾槳提高效率。現代化航電系統支持全天候全地形作業能力,無論晝夜均可執行任務,從而增強軍用和民用直升機的任務靈活性。俄羅斯計劃將米 -80 最大起飛重量提升至 14 噸,同時整合喀山直升機廠與烏蘭烏德航空廠的生產資源——這兩家企業長期以來因為技術分歧和政治競爭各自為政。
米 -8 系列直升機已經在全球可靠服役半個多世紀,被譽為歷史上用途最廣泛的直升機之一。蘇聯解體后,喀山和烏蘭烏德生產的機型差異日趨顯著,導致備件物流和維護成本高昂、效率低下。米 -80 計劃重啟了上世紀 90 年代末 " 加斯頓 " 計劃提出的通用化構想,該計劃提出將對米 -8 系列進行徹底的現代化改造,但因為資金不足和缺乏產業凝聚力而失敗。
從技術角度來看,米 -80 直升機采用復合材料、升級型變速箱和強化機身,有望在耐用性、效率和成本方面帶來顯著提升。與 UH-60" 黑鷹 " 等西方同類直升機相比,米 -80 直升機追求的統一生產模式,有望減輕運營商的維護負擔。然而,米 -171A3 的類似現代化改造計劃曾暴露出重大缺陷:空重過大、造價翻倍、航程不足以完成預期的海上作業任務。如果不解決從主旋翼轂現代化這一歷史性難題,米 -80 很可能重蹈覆轍。
從戰略角度來看,在西方國家制裁和戰場消耗導致的補給線緊張的情況下,一支標準化的米 -80 機隊將有助于俄羅斯軍隊簡化后勤體系。從政治角度來看,它可以同時維持喀山與烏蘭烏德兩家企業的運轉,從而保留關鍵的工業產能。然而,該計劃仍處于技術規范階段,資金問題尚未解決,并且尚未簽訂任何大規模國防采購合同。迄今為止唯一相關的合同是一份采購六架米 -171A3 直升機的采購協議,每架直升機成本約 1200 萬美元。該合同將于 2026 年交付,這份合同體現出俄羅斯方面的財政壓力。
如果米 -80 計劃能夠完全實現,它將標志著俄羅斯直升機工業從蘇聯遺產向現代生產標準的轉型,最終實現數十年來未能實現的期盼已久的統一。然而,當工程師們再次面對那些曾經導致當年努力夭折的技術障礙時,這款 " 超級米 -8" 必須在 2030 年截止日期到來之前,證明俄羅斯這個日漸老化的直升機帝國能夠兌現其關于效率和技術革命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