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料龍頭通威股份(600438.SH,股價 20.39 元,市值 917.95 億元)日前的一紙公告震動市場,其子公司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祥股份)成功完成了 49.16 億元的戰略增資,吸引了包括工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中國中信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在內的 11 家投資機構入場,其中多家投資機構具有國資背景。
本次戰略投資者股權增資款合計約 49.16 億元。增資完成后,通威股份方面的持股比例被稀釋至 84.60%,但仍保持控股權,新投資者則合計持股 15.40%。永祥股份已于近日完成工商變更登記手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次 11 家戰略投資方合計增資額較此前公告預計規模(不超過 100 億元)縮水一半。即便如此,該融資額依舊刷新了 2025 年四川省內已披露的最大單筆私募股權融資金額紀錄。以 49.16 億元增資額計算,永祥股份投后估值超過 300 億元。
通威股份此次為永祥股份引入戰投,意在 " 輸血 "。公告顯示,本次股權融資資金將用于償還永祥股份及其下屬子公司以銀行貸款為主的金融機構負債,以及用于永祥股份及其下屬子公司補充流動資金。
值得注意的是,通威股份還為戰略投資者設置了多個退出通道。根據協議,投資者享有 5 年內由通威股份或其指定方回購股份的退出權利,公司可采用非公開發行股份、可轉債或現金方式收購。
作為通威股份核心子公司之一,永祥股份成立于 2002 年,擁有四川樂山、內蒙古包頭、云南保山、四川廣元四大生產基地,合計擁有高純晶硅產能超過 90 萬噸。據 InfoLink 統計,自 2021 年以來,永祥股份多年蟬聯全球市占率及出貨量第一。
公告顯示,永祥股份 2023 年實現營收 450.30 億元,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為 151.79 億元。但由于光伏行業近年來遇冷,永祥股份 2024 年前三季度由盈轉虧,凈虧損近 10 億元。
某券商一位不愿具名的公用事業分析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永祥股份此次融資是因為光伏行業日子不好過,需要備戰寒冬。在這位分析師看來,永祥股份此次合計融資 49.16 億元,較此前公告預計規模縮水一半,其實是買的人不夠多。
" 融了資意味著光伏行業這些龍頭公司可以扛的時間會更長,但仍改不了(光伏行業的)趨勢,只可能改一些節奏。" 上述分析師對記者補充道。
不過,針對通威股份,仍有賣方看多。
7 月 11 日,花旗集團董事總經理、中國股票策略師 Pierre Lau 在發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郵件中,將通威股份的評級從 " 賣出 " 上調至 " 買入 ",目標價從 14 元上調至 25 元,預計未來 6~9 個月公司將受益于供給側改革,以減少過剩的行業產能,相關政策將導致市場機制下的國內需求減少。
" 我們認為,在中國光伏企業中,通威相對更有能力抓住多晶硅生產的供給側改革的潛在好處(加上其他潛在的積極催化劑,如大公司收購小公司),并成為具有競爭力成本結構的全球第一大多晶硅公司。此外,我們還提高了對 2026 年— 2027 年多晶硅銷售價格的預期。"Pierre Lau 在郵件中寫道。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