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DDR5 內存普及之勢不斷推進,許多行業級用戶與硬件 DIY 玩家也終于不得不面臨這樣一個苦澀時刻:在 2025 年,國際三大主要內存制造商以及國內長鑫存儲均計劃停止 DDR4 內存生產,將研發生產資源轉向 DDR5、HBM 等高端產品。
這里我們借助比價網站,任意挑選了四款內存套裝與兩款固態硬盤,查看它們在京東自營平臺近 6 個月的價格變化:
可以看出,消費級 DDR5 內存產品的漲價過程相對漸進,從 2 月開始已有端倪,且整體漲幅在 30%-50% 之間。而我們隨意抽取的這款消費級 DDR4 內存套裝,漲價幅度則更加顯著,自 DIY 硬件整體邁入 DDR5 時代以來平穩保持的 330 元上下價位,在 6 月后幾乎 " 旱地拔蔥 " 式上漲為 500 元甚至更高。
而在 NVMe M.2 固態硬盤這邊,市售產品的漲價趨勢同樣相對平緩,并且能夠正常參與到一些電商促銷節點中。這也是因為早在 2024 年末固態硬盤市場價格就已經發生過巨變,消費者告別 " 千元 4TB" 的狂歡,進入了 PCIe 4.0 末期與更多 PCIe 5.0 產品登場的新老交替時代。
總體來看,包括 DDR4 產品進入停產前夜等等的綜合因素,導致行業與市場正在加速升級進入 DDR5 時代。對于個人消費者與 DIY 玩家來說,DDR4 內存價格上漲乃至逐漸退市,同樣會讓更多人不得不選用 DDR5 內存與相適配的裝機方案,疊加固態硬盤價格緩慢上升的趨勢,購買存儲類產品在 DIY 裝機總預算中的占比無疑將進一步提升。
那么,在現實的預算壓力下,我們如何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容量與性能恰到好處的內存產品呢?筆者在這里提供幾條簡單思路。
如果你的 PC 裝備是預裝了單條 16GB 內存的游戲本,筆者也推薦你添加一條同型號內存組成 32GB。但無需糾結內存頻率、時序等問題,使用默認的 JEDEC 參數運行即可,因為移動平臺處理器與主板天生具備供電、散熱等更多局限,追求內存超頻或壓低時序更容易導致不穩定。
此外,擁有超大容量內存也對你的平臺素質提出很高要求:CPU 體質與主板布線設計需要能夠支撐四插槽插滿內存時的信號完整性。不過近期在新一代 3GB M-die 顆粒加持下,市面上已經出現了單條內存容量高達 48GB 的新品,雙內存套裝即可提供 96GB 容量,如果插滿四條則能夠再次翻倍達到 192GB 的容量,對更高階的生產力需求也能提供充分支持。
小結
在 2025 年中,存儲市場的格局正在發生我們可感的改變。DDR4 內存停產的趨勢加速了 DDR5 的普及進程,在固態硬盤領域新一代更加成熟的 PCIe 5.0 產品也正走入消費者視野,解決 " 有平臺但沒有對應產品 " 的問題。
不過價格終究是廣大消費者關心的重點因素之一,深受上游影響而推動的存儲產品換代潮流不可避免地影響了它們的定價水平,尤其在 2024-2025 年間,DIY 玩家不可避免地感受到價格上的落差,因此更多作出保守判斷。也許將 " 國補 " 政策擴展至一部分國產或者在國內封裝測試并生產的存儲模組產品,會是提振市場的一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