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刀客 Doc
廣告競爭情報監測公司 MediaRadar 發布了一份最新報告:《廣告未來巨頭》。報告對服裝與奢侈品、汽車、金融與保險、家居與美容、媒體與娛樂、制藥與醫療保健、餐飲、零售、科技、旅游與觀光等 10 個競爭激烈的行業,對前 100 位的品牌廣告商進行了排名。
電商零售是最大的廣告主品類。除了亞馬遜,沃爾瑪(Walmart)位列第二,投入17.11 億美元,深耕全渠道零售媒體網絡。Temu 與SHEIN分別以7.4 億與2.63 億美元 躋身前 20 和前 80,彰顯了中國跨境電商 " 買量 - 全球化 " 模式的爆發力。
汽車制造商在榜單中占據 11 席,其中豐田、現代 - 起亞、日產和福特投入均超過 40 億美元,反映電動車轉型與品牌更新的高昂營銷成本。
與此同時,輝瑞(7.9 億)、諾和諾德(5.2 億)、艾伯維(11 億) 等制藥巨頭持續加碼處方藥直達消費者(DTC)傳播,帶動醫藥行業整體廣告支出攀升。
Netflix與YouTube 等流媒體平臺雙雙進入百強,預示 CTV(聯網電視)廣告市場繼續升溫。
還有些迅速崛起的新銳,他們的媒體組合往往比巨頭們波動更大,因為他們在不斷摸索,尋找突破消費者的正確方案。制藥品牌艾爾建 ( Allergan ) 將其預算的 23% 用于數字媒體,65% 用于電視媒體,而電商平臺 Temu 則將 34% 的預算用于付費社交媒體。
奢侈品牌香奈兒在老式印刷品上的支出水平維持在 33% ——對于這一類別來說,老式印刷品仍然是一個獨特而可靠的媒介。
前 10 大廣告主合計投放 156.8 億美元,占百強總額的 39%
這意味著不到十分之一的品牌,幾乎掌握了全部廣告蛋糕的四成。與上一年度相比,前 10 名的集中度繼續攀升 1.6 個百分點,背后是 " 贏家通吃 " 的雙重效應:
規模效應——亞馬遜、沃爾瑪等零售巨頭在一體化零售媒體網絡中既是 " 廣告主 " 又是 " 賣方平臺 ",預算增長帶來可觀的內部流量回報,形成正向循環。
類目寡頭化——車險(Progressive、GEICO)、電信(Verizon、T-Mobile)和流媒體(Disney)所在賽道,消費者選擇相對集中,頭部品牌為了爭奪有限心智,不惜不斷加碼投放。
入榜門檻升至 21.6 億美元,同比增 8%
榜單第 100 位—— Dunkin ’——若想保住席位,今年必須拿出至少 21.6 億美元廣告預算,較去年抬高約 1.6 億美元。門檻上升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全渠道成本上漲:CTV、零售媒體與戶外程序化同時跑量,整體 CPM 抬升。
后疫情 " 品牌重建 ":餐飲、旅游等受創行業在 2023 年全面 " 補投 ",拉高了整體基準。
效果歸因成熟:更多品牌敢于把促銷預算轉為長期品牌建設,因為可衡量性在提升。門檻抬高對二線品牌是一把 " 雙刃劍 " ——預算壓力更大,但也倒逼其在數據與創意策略上迭代,擺脫 " 粗放買量 " 模式。
3. 汽車、零售、電信、流媒體與醫藥五大行業占據百強中的 61 席
行業 | 入榜數量 | 行業驅動力 |
---|---|---|
汽車 | 11 | 電動化轉型、車型更新速度加快,需持續造勢 |
零售 | 15 | 零售媒體網紅利 + 全渠道促銷長效化 |
電信 | 8 | 5G 用戶爭奪、家庭寬帶替換潮 |
流媒體 | 6 | 訂閱放緩后向 " 廣告 + 訂閱 " 混合模式轉型 |
醫藥 | 21 | GLP-1 減重藥、免疫療法等產品競速上市 |
這五大行業的共同點是:技術躍遷帶來產品差異化、競爭者高度集中且單客價值高。例如,醫藥公司的 GLP-1 進入商業化沖刺期,一次處方可能意味著數千美元終生價值;汽車品牌必須在電動車時代重塑形象,錯失窗口期即被 " 新勢力 " 邊緣化。
對于媒體與代理商而言,這 61 家客戶不僅預算體量大,而且更愿意為 " 效果閉環 " 付費,因而成為程序化、數據清洗與創意自動化的最先行市場。
以下是完整名單:
廣告主 | 總投放 | 品牌簡介 | |
---|---|---|---|
1 | Amazon | 51.05 | 全球電商、云計算與廣告平臺巨頭 |
2 | Walmart | 17.11 | 全球最大線下零售商,正加速全渠道轉型 |
3 | Apple | 13.01 | 高端消費電子與服務生態體系領袖 |
4 | Progressive | 11.38 | 美國直銷車險先鋒,以創意營銷著稱 |
5 | Verizon | 11.37 | 美國主要電信運營商,覆蓋無線與寬帶 |
6 | Target | 11.19 | 美式 " 平價潮流 " 大賣場代表 |
7 | AbbVie | 11.00 | 以 Humira 等免疫產品聞名的制藥公司 |
8 | T-Mobile | 10.41 | "Un carrier" 形象的挑戰者無線運營商 |
9 | 10.14 | Alphabet 核心搜索、廣告與云業務 | |
10 | Disney | 9.81 | 全球娛樂內容、樂園與流媒體巨頭 |
11 | Expedia | 9.47 | OTA 集團,旗下含 Expedia、Vrbo 等 |
12 | Booking.com | 8.92 | 全球最大酒店與旅行預訂平臺 |
13 | Home Depot | 8.37 | 美國家居建材零售龍頭 |
14 | Domino ’ s | 8.06 | 全球披薩外送連鎖品牌 |
15 | Pfizer | 7.91 | 制藥巨頭,COVID 19 疫苗合作方 |
16 | AT&T | 7.69 | 美國電信及媒體服務商 |
17 | Capital One | 7.52 | 信用卡為核心的綜合銀行 |
18 | GEICO | 7.52 | 伯克希爾旗下直銷車險品牌 |
19 | Temu | 7.40 | 拼多多旗下跨境超低價購物應用 |
20 | Lowe ’ s | 7.18 | 全美第二大家裝零售商 |
21 | Adobe | 7.07 | 創意軟件與數字營銷云領導者 |
22 | Chase | 7.04 | JPMorgan Chase 旗下零售銀行品牌 |
23 | State Farm | 6.99 | 全美最大財險公司 |
24 | Kohl ’ s | 6.47 | 中端百貨連鎖 |
25 | Macy ’ s | 6.41 | 傳統百貨集團(含 Bloomingdale ’ s) |
26 | Wayfair | 5.83 | 在線家居家具零售商 |
27 | Wendy ’ s | 5.35 | 漢堡快餐連鎖,以 " 鴿式 " 社媒出圈 |
28 | Toyota | 5.24 | 全球銷量領先的汽車制造商 |
29 | Novo Nordisk | 5.19 | 丹麥制藥公司,糖尿病與減重藥龍頭 |
30 | Hyundai | 5.04 | 韓國汽車集團,Kia 母公司 |
31 | Hotels.com | 5.01 | Expedia 旗下酒店預訂平臺 |
32 | Hulu | 4.94 | 迪士尼控股的流媒體平臺 |
33 | Regeneron / Sanofi | 4.91 | Dupixent 等合作生物藥開發伙伴 |
34 | Nissan | 4.90 | 日本汽車制造商(Nissan、Infiniti) |
35 | Best Buy | 4.85 | 北美電子產品零售商 |
36 | Allstate | 4.81 | "You ’ re in good hands" 車房險品牌 |
37 | GlaxoSmithKline | 4.72 | 英國藥企 GSK,疫苗與消費健康布局 |
38 | Xfinity | 4.65 | Comcast 寬帶與有線電視品牌 |
39 | NerdWallet | 4.65 | 個人理財比價與內容平臺 |
40 | Chevrolet | 4.57 | 通用汽車大眾化品牌 |
41 | Liberty Mutual | 4.53 | " 只保你所需 " 財險公司 |
42 | Samsung | 4.39 | 韓系電子與面板巨頭 |
43 | Intuit | 4.34 | TurboTax、QuickBooks 母公司 |
44 | Paramount | 4.30 | Paramount+ 與片場業務運營商 |
45 | McDonald ’ s | 4.15 | 全球最大快餐連鎖 |
46 | Ford | 4.02 | 百年美國汽車制造商 |
47 | Ashley Furniture | 3.99 | 北美家具零售商 |
48 | American Express | 3.91 | 高端支付網絡與信用卡發行商 |
49 | Priceline | 3.79 | Booking Holdings 旗下 OTA 品牌 |
50 | Allergan | 3.79 | AbbVie 醫美與眼科業務(Botox) |
51 | Kia | 3.77 | 韓國現代集團的大眾化品牌 |
52 | Dick ’ s Sporting Goods | 3.66 | 體育用品零售商 |
53 | Spectrum | 3.61 | Charter Communications 有線寬帶品牌 |
54 | Discover | 3.60 | 美國信用卡與直銷銀行 |
55 | JCPenney | 3.38 | 美式百貨老牌連鎖 |
56 | Honda | 3.37 | 日本汽車與動力機械制造商 |
57 | Bank of America | 3.29 | 全球性銀行集團 |
58 | Lexus | 3.23 | Toyota 豪華汽車品牌 |
59 | Gap | 3.12 | 休閑服飾零售集團 |
60 | Universal Pictures | 3.09 | NBCUniversal 旗下電影制片廠 |
61 | Burger King | 3.08 | 全球漢堡快餐品牌 |
62 | GMC | 3.04 | 通用汽車皮卡與 SUV 品牌 |
Bristol Myers Squibb | 2.91 | 以腫瘤免疫療法著稱的藥企 | |
64 | Airbnb | 2.89 | 民宿與度假租賃平臺 |
65 | Walgreens | 2.87 | 全美連鎖藥房與診所 |
66 | Comcast | 2.83 | 有線網絡與 NBCUniversal 母公司 |
67 | ViiV Healthcare | 2.81 | HIV 專科制藥合資公司 ( GSK/Pfizer ) |
68 | Etsy | 2.80 | 手作與創意商品電商平臺 |
69 | Subway | 2.79 | 三明治快餐全球門店數第一 |
70 | St Jude Hospital | 2.75 | 美國兒童癌癥研究與慈善機構 |
71 | Max ( HBO Max ) | 2.75 | WBD 旗艦流媒體服務 |
72 | Chewy.com | 2.72 | 在線寵物用品電商 |
73 | DoorDash | 2.71 | 本地外賣與同城配送平臺 |
74 | Instacart | 2.71 | 雜貨配送市場領導者 |
75 | Taco Bell | 2.71 | YUM! 旗下墨西哥風味快餐 |
76 | CVS | 2.70 | 藥房、醫保與診所三位一體 |
77 | Hilton | 2.69 | 全球酒店管理集團 |
78 | Takeda | 2.65 | 日本跨國制藥公司 |
79 | SHEIN | 2.63 | 中國超快時尚跨境電商 |
80 | Novartis | 2.61 | 瑞士制藥與仿制藥集團 |
81 | FanDuel | 2.60 | 美國體育博彩與幻想體育平臺 |
82 | Dell | 2.59 | PC 與企業解決方案供應商 |
83 | eBay | 2.50 | 在線 C2C & B2C 交易市場 |
84 | Netflix | 2.48 | 全球流媒體原創內容巨頭 |
85 | Harbor Freight Tools | 2.48 | 工具與五金折扣連鎖 |
86 | RAM | 2.46 | Stellantis 旗下皮卡品牌 |
87 | Eli Lilly | 2.45 | GLP 1 減重藥制造商 |
88 | Mattress Firm | 2.43 | 全美床墊零售商 |
89 | YouTube | 2.41 | Google 視頻平臺與 CTV 流量王 |
90 | Jeep | 2.40 | 越野 SUV 傳奇品牌 |
91 | Citi | 2.38 | 花旗銀行全球金融服務 |
92 | Skechers | 2.32 | 運動與休閑鞋履品牌 |
93 | VRBO | 2.29 | Expedia 集團度假屋租賃平臺 |
94 | Coca Cola | 2.25 | 全球碳酸飲料與品牌矩陣 |
95 | Sleep Number | 2.24 | 智能床墊與睡眠科技公司 |
96 | Volkswagen | 2.24 | 德國大眾汽車集團 |
97 | Top10.com | 2.21 | 美國效果營銷比較站 |
98 | Paramount Pictures | 2.16 | 百年好萊塢電影公司 |
99 | AstraZeneca | 2.16 | 英瑞跨國制藥企業 |
100 | Dunkin ’ | 2.16 | 咖啡甜甜圈快餐連鎖 |